WFU

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

有一種堅定的力量叫『溫柔』_『遇見家的幸福』講座課後心得_2015.6.3


可能是佛所說的:『殊勝的因緣』也或許是『上帝的恩賜』,讓小弟能親自聆聽到 黃心怡老師一『預見家的幸福』的講座!!!老師的聲音非常溫柔,但一開口彷彿時間就此靜止,便讓原本仍在喧鬧同事能夠完全靜下來專心聽講。我想老師本身特質再加上多年臨床心理諮商工作的經驗,那種感覺就好像我不小心從深山中,把絕世武林高手 張三丰 直接請到了現場!!!



一開始,黃老師先了解在場每個家庭孩子的年齡層,然後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,將孩子分成:6歲前的幼兒期, 6~12歲兒童期 ,12~18歲青少年期等分階段來說明。例如:在小學階段,男生比女生大腦發展晚兩年成熟,這階段男生在學校常常因為口語表達的能力發展比女生慢,萬一發生爭吵,在學校向老師解釋多半女生會佔優勢。

黃老師表示 :每一個年齡層小孩所需要的照顧和教養都不一樣,父母宜隨著孩子年齡不同調整教養方式,才能協助孩子獨立與自主管理。另外,老師提醒: 孩子每一個階段心理發展其實都影響到下一個階段,所以孩子越小父母越值得『投資』足夠的時間與精力陪伴!!!


她看到很多一流大學生,從小缺乏自律自主管理的訓練,父母愈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愈是事不關己,即便上了最好的大學,父母仍舊無法放心,在許多新生家長座談會上,父母還是憂心忡忡提問許多掛心的問題,比如:『孩子住學校宿舍整天打電動不睡覺怎麼辦??


老師語重心長的表示,這個時代尤其是台北市的家長,從小把孩子的需求顧得太好,家長習慣隨時隨刻滿足孩子所有需求,孩子成長過程欠缺「匱乏」的體驗,也就比較難反省與努力,不懂珍惜所擁有的幸福,所有不順心都怪他人而非自我反思。


所以,延宕孩子需求是個重要的概念;例如:可以訓練以及培養孩子「等一等」的能力。例如 和孩子出遊看到玩具不應孩子鬧就立刻買給他。這都是很重要的基本訓練,可以訓練孩子的『等待的能力』『耐挫的能力』『學會分享的能力』訓練.,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『生活能力』。(老師想教我們,父母要學會什麼時候該『停止』很重要,父母做越多其實不見得對孩子未來是好的!!!)

老師也說千萬不要等孩子長大以後,關係壞到不能收拾才費心去做心理諮商,她說大部分的心理諮商都是解決『童年創傷』。日常生活,父母難免會有壓力和情緒化,但情緒過了(不是當下) 最重要記得要去修復親子關係。她也提醒在場所有父母,情緒一來千萬別罵出你這輩子不可能會對孩子做的事,比如要孩子滾出家,孩子有時候會記一輩子的。


最後她提醒所有的父母,父母跟孩子其實不是在同一個位階,因為她看到太多家庭,孩子在家中位階高於父母,孩子的情緒左右了一個家的幸福,但這樣孩子長大往往會直接把自己人生大小不幸都怪在父母身上,有覺知的父母要選擇性看待,『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』這句話,甚至『無盡的愛』在青少年時期更是不適用的,青少年時期孩子其實需要父母可引領他們度過狂飆期的變化。


老師鼓勵大家,一起學習跟努力,作個溫柔但堅定的父母!!!祝福大家擁有 屬於自己家的幸福。

黃心怡老師: 
國家考試合格心理師
台北市政府特聘心理師
懷仁全人發展中心督導、心理師
展望會台北市寄養家庭年度評估會議專家委員
北市各級學校教師輔導知能研習專業訓練講師
北市各級學校認輔團體帶領講師
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員工在職專業訓練講師
著作:「父母心 玻璃心」「給你的非常建議」「非常青少年」
      「青少年非常心事」「我的孩子變了!」「預見家的幸福」「孩子 我學著愛你也愛自己」等書    
其中《青少年非常心事》曾獲博克來網路書店年度暢銷100評選
《預見家的幸福》榮獲104年教育部優質家庭教育圖書

專長:青少年心理學,親子、婚姻與家庭會談

本文關於活動照片感謝Cindy 提供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