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

由『諸葛亮舌戰群儒』_談辯論的目的

寫這一篇文章當下心情是很複雜的,因為好友們明天又準備去上場 打『奧瑞岡』辯論比賽,人生總是無常多變化,原本仍抱著陪他們打人生最後一次比賽的心情,隨著七月  、八月的一些臨時性工作插入後,就只能靜靜看著他們準備上場去..............。



前一陣子當時作了一個『何謂辯論』的小簡報,當時小弟舉了一個例子:'
讓我們來談談古時候很有名的一個典故: 『諸葛亮舌戰群儒

當曹操統一北方大舉南下,劉備一路往東竄逃,身邊可能只剩下不到幾千兵士,然後為了尋求江東孫權的結盟,劉備派出了第一軍師 _孔明出使江東,如果您是孫權,您會直接接見一位流亡政府、落魄將領的使者,會用求之不得的心態去接待孔明嗎?
何況當時孫權本身對是『戰』是『和』仍是搖擺不定、尚未決斷,因此孫權拒見或者故意擺架子,讓一堆文臣去測試孔明的來意或實力,應屬合理的判斷。

但對孔明就不同了,在家耕農多年,跟了劉備之後,一個勝戰都沒真正打過,如果這次外交出使再失利,他應該再也不用回去劉備身邊了,那我們後世應該也看不到那著名的的『隆中對』。

所以這一次辯論的重要性,對孔明來說可說是視關後輩子前途跟歷史定位,他如果講不贏這些群儒或者至少總要講個平分秋色,不然他就吸引不了孫權的注意,就非常有可能連孫權長什麼樣子都沒見到,就得打包回驛館,準備回家吃老本。


* 圖片說明: 諸葛孔明像,著當時士人右衽之衫,外披褙子;頭冠「綸巾」,因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而名「諸葛巾」。刊王圻撰《三才圖會》王氏原刊配補影鈔本,明萬曆三十七年(1609年)刻印,來源:維基百科

而『諸葛亮舌戰群儒』客官覺得孔明講完,那些群臣就會忽然從『主和派』變成『主戰派』嗎? 當然不可能啊,辯論場上就是如此,永遠無法說服和您場上辯論的人,即使他本意再怎麼支持您的論點,他都得裝這一副你講得一無是處的態度,因此辯論的目的,其實就是要說服旁觀第三者,甚至不在場的第三者,辯論比賽就是要說服評審,而『諸葛亮舌戰群儒』的目的就是說服那個暫時不見客的江東主子。

以現代觀點,我們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,其實要說服就是有投票權的公民們,所以他們在場上最厲害總是那一招 『裝聾賣傻』,最喜歡人家問A,自己講B ,反正重點再訴求看電視的觀眾,不是場上得對方。不過真正辯論比賽場上如果使用的是標準規則,比如『奧瑞岡賽制』被質詢者如果不針對問題回答,那絕對是可以舉手抗議爭取扣分的。

那為什麼要學辯論呢? 如果有一天你的人生就跟孔明一樣,面臨關鍵的『辯論』時,難道這時您可以說,『老闆請再給我三個月,我先去學一趟辯論技巧,再回來...........』人生關鍵時刻有時只有那一個moment。

2015.10.24 有感而發


延伸閱讀: 第四十三回:諸葛亮舌戰群儒,魯子敬力排眾議